点击次数: 次
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研发上取得进展
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了解到,研究员秦川江联合日本科研人员,在制作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上取得进展,为下一步半导体激光器更稳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撑。该成果于9月2日在《自然》期刊上发表。
半导体激光器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,用钙钛矿材料制作半导体激光器是最新的方法之一,但此前该类激光器需在苛刻的低温环境下才能持续工作。如何让钙钛矿半导体激光器在室温下输出更稳定,成为该研发领域的重要课题。
针对这一重要课题,秦川江团队与日本九州大学安达千波矢团队开展国际合作,历时5年取得重要进展。团队采用特殊设计的钙钛矿材料,制作出高效半导体激光器。秦川江介绍,钙钛矿半导体激光器只能在低温条件下(零下153摄氏度附近)稳定工作,在室温下工作数分钟后,激光便会消失,主要源于钙钛矿中存在一种名为“三重态激子”的物质。团队利用特殊材料设计将该物质转移出来,进而实现了钙钛矿半导体激光器在室温下持续稳定的输出。
该研究成果未来有望在光通信、光信息处理、光储存、照明和显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(记者孟含琪 李典)学习强国摘
免责声明:本文是学习强国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所以注明转载来源。本文所用视频、图片、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第一时间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内容!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